中心简介

       为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双碳背景下的能源创新与转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于2021年依托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北京市-中科院共建首批交叉性研究平台之一)成立了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旨在解决和研究能源存储、能源转换和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建立高水平测试分析表征手段,同时,在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优势与相关企业在生产实际方面的经验,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融合,积极搭建从基础科学到产业应用的桥梁,努力成为助力电动中国、低碳中国、绿色中国伟大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中心地处怀柔国家科学城核心起步区,依托的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为怀柔科学城第一批启动建设的交叉研究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并于2021年6月顺利通过验收,占地面积约44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由北京市发改委和中科院配套支持,硬件总投资约4.2亿元。

         中心凝聚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锂/钠二次电池、太阳能材料及器件以及III-V半导体外延材料与器件(LED)等研究方向的核心研发力量,此外还引入了储冷储热等物理储能方向的研发团队,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针对航空航天的高能量密度二次锂离子电池研究、用于智能电网及规模储能的电池技术开发、极端应用条件的电池技术开发、未来电池技术研究、锂/钠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及分析测试与诊断技术开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可持续发展与零碳技术等清洁能源前沿研究领域。

        为了加速电池领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中心积极与外部开展合作,现已与行业龙头及初创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同时,满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提高技术开发速度和健全创新链条,中心申请筹建了先进固态电池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已于2021年12月获得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此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为理事长单位于2022年1月组织成立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的第八个分会—固态电池分会。

        中心现有职工62人,其中科研人员21人,包括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7人,技术支撑人员41人,包括主任工程师1人,副主任工程师9人,研究队伍中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中心研究团队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等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任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众多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此外,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需求,在关键材料与技术应用方面突破壁垒,战略性关键技术相继研发成功并进入产业化阶段,本着“高效、可靠、绿色、环保、低成本”的理念,逐步造就一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链条发展的研究队伍。

中心名誉主任:陈立泉  院士
中心主任:李泓  研究员
常务副主任:禹习谦  研究员